我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小故事

陈凌云


2018-06-26 08:34 【字号 大 中 小】【论坛】【打印】【关闭

我是一个乡村小学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个班主任。我们学校的班主任在没有特殊情况下都是将班级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毕业,然后再从新的一年级班级开始。这虽然有点包干的味道,但对于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失是一条不成文的好规定,至少我对此是持肯定态度的。

农村小学生中,总有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与教育状态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学校虽已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对他们教人育人的重任,但对从小缺乏不完整家庭关爱与教育的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及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留守儿童刚入学的前两三年,这是对他们进行重刻、正确导向、塑形的一个致关重要的阶段。这时,需要一个既当爹又当娘的班主任,他的责任感、慈母般的关爱之心将是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福音。下面根据我多年来农村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来谈一谈我与留守儿童教育的二、三事。

首先,我认为一个负责任的小学班主任和一个团结、活泼的班级集体对从小缺乏不完整家庭关爱的留守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是致关重要的。从刚入学的低年级开始,我就倾注着自己的细心与耐心,早上入校怎么来的,家庭作业完成得怎样,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课间活动做些什么,在校一天的精神状态,放学路队上的表现,在家的作息时间安排等每一个环节总要进行了解,适时进行匡正、指导与鼓励,并经常与他们交流,他们喜欢的,只要不是违背纪律、影响他人、不良习惯,我总是给他们支持。还常常与他们的监护人进行沟通,让其接受并尽量支持他们的喜好,使他们有感到被关注、被重视。

为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集体环境,班级建设同样不容忽视。我在培养学生们活泼性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总是教育学生们要和睦相处与相互关心,对集体活动一定要积极参与,要有争先与创优的激情,这些不但维系和增进了班级集体的凝聚力,也让同学们对班级集体有了归属感。对于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乏不完整的家庭关爱,有的在心理方面日趋孤僻,如何使他们自己走出来,我觉得集体才是他们的熔炉。在课堂上,班级与小组活动中,虽然不能总是以他们为中心,但绝对不能让他们拉下来或被边缘化。我总是用自己的细心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始终让他们身处其中或成为主角,感受到班级集体的亲切。这样,让他们在对班级集体逐步认同的同时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这绝对是一个好的开始。

所有这些繁琐而细致的工作,我都始终如一地坚持。我坚信一个活泼、团结的班级集体就会像一个持续发酵的酒窖,他所孕育的热量,将为留守儿童们带来心灵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信心。

在刚刚入学的新生中,有的留守儿童除了在心理上感到孤独外,还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懒散、不讲究卫生、不礼貌、不爱护财物、自私自利等等。习惯养成教育就是要纠正他们这些坏习惯,使他们逐步步入到健康习惯体系的轨道上来。大家都知道,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这一短板,而且还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甚至使其终生受益匪浅。但如马克·吐温所说“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特别是小学最初的两、三年,在缺少家庭教育助力的情况下,要纠正他们的坏习惯,逐步培养起好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为此,我采取了制订规则,适当的奖惩,好同学的示范,小组活动,个别提醒,同学间相互帮助等等一些办法。针对不同的留守儿童及其所养成的坏习惯,采取不同的方法,也不管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总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就算有所反复也从不言放弃。

付出的耐心与毅力合着汗水,浇灌出的是孩子们日渐欢快的脚步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通过低年级的努力,孩子们逐渐成长成有一定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高年级学生。这时,一味的条条框框已不能满足他们逐日膨胀的求知与探索的热情,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试着认同他们,特别是留守儿童,引导他们融入到自我学习和班级自我管理的活动中来。这,对他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与促进。

就说阅读,我们学校现在每周都有排课,每个学生一个星期都可以从学校图书室借一本课外阅读书。开始,我自己动手组织他们搞好书推荐阅读活动,规定每个学生依次将上星期借阅的书本向同学们进行推荐,内容包括故事情节陈述、推荐理由讲解、读后感想等。推荐的同学必须站到讲台上来,面向同学们做表述,一个学生安排3-5分钟,时间不够的话就利用自习课。一些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不能作脱口表述,我就先要求他将要表述的内容用本子写下来,然后到讲台上读给大家听。几个番次下来,就向他提出新要求,必须将此轮要表述的内容记下来,再到讲台上背给同学们听,使他逐步向更高的标准靠拢。每轮下来,我还组织学生对这轮表述进行评比打分,选出前五名,进行表彰。这样不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了,而且对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也进行了培养,使他们有了参与的感受和积极。

后来,当阅读活动的所有环节都比较成熟了,我就只坐下来听,给一些鼓励性的点评。活动全部过程让他们自己来组织,自己来排次序,自己决定表述内容、方式,自己来组织评比。不想,惊喜就在几轮后发生了。那次,轮到一个学生来表述了,这个学生我非常了解,因为他也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务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的名字叫罗澈,成绩很棒,考试总是班上的一、二名。更难能可贵的是星期六、星期天他还自己独自搭车去县城参加数学奥赛培训,曾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过特等奖,一个非常勤奋、优秀的男孩。他叫上来几个同学,把桌子搬出一块空地,说要根据他们几个读的小品,给我们来一个小品表演。各人台词的熟练、表演时的表情、动作和语气的老成、小道具的制作,应该是都做了一番认真的、长久的准备。表演一完,我情不自禁带头为他们鼓起掌来,多好的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表演给我和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样的阅读表述,也带来了一场欣欣向荣的班级表述,更代表留守儿童们带来了一场自强不息的表述。

夜深人静,独坐桌前,车流声息,朗月半窗,或雨注一帘。每每想起孩子们那次给我带来的由衷的喜悦与感动,总是感触不已。

正如古语云:有子如斯,幸莫大焉。

来源:双峰网(责任编辑:龚向阳)

浏览统计:

上一篇:三尺讲台,无限挚爱

下一篇:青树坪中学通过教职工绩效考评量化方案